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129/8/9xo9.html
亞洲鐵人」楊傳廣,28日在美國病逝,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感到傷心難過,回顧楊傳廣精采人生,1960年,在羅馬奧運,奪下我國史上第一面奧運銀牌,隨後突破10項9000分大關,也是人類運動史上第一人,楊傳廣締造的「不可能任務」,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卸下運動員光環後,楊傳廣選過立委,也當過廟祝,一代鐵人的傳奇故事,相當戲劇化。
楊傳廣走了,留下無限哀傷,但1960年,楊傳廣在奧運場上的英姿,仍深埋在你我的記憶裡。
這一跳,是楊傳廣最接近奧運金牌的距離,國人的歡聲雷動,響徹雲霄,100公尺的最後衝刺,楊傳廣一樣擊敗師弟Rafer Johnson,眼看勝利在望,楊傳廣卻在鉛球項目失常,錯失金牌。亞洲鐵人楊傳廣:「第一次推的時候,40公尺84左右,後來呢,犯規,因為犯規就是輸給強生。」
10項競賽,贏了7項,還是屈居銀牌,賽後2人緊緊擁抱,惺惺相惜,這是楊傳廣最光榮的一刻。楊傳廣:「這是校內啊。」
台東老家牆上,掛著一張張「意義非凡」的照片,紀錄楊傳廣輝煌的運動員生涯,看著照片裡,赤腳練習撐竿跳的苦日子,楊傳廣也曾經忍不住自嘲。楊傳廣:「那個跑道啊,土差不多有這麼厚,都是軟軟的,我在那邊跑,我有帶雨傘,後來有人在外邊看到我,就說,ㄟ,傻瓜啊。」
或許就是這股傻勁,和打心底對運動的熱情,讓流著阿美族血統的楊傳廣,屢屢締造佳績,1997年,更在美國獲得「最佳運動員」殊榮。楊傳廣:「不吃苦的話,比賽就不會有榮耀,一定要吃苦,苦才有榮耀。」
高掛釘鞋後,楊傳廣投身運動教練,語重心長,希望年輕選手更上層樓,在這之後,楊傳廣也曾熱衷政治,選立委,還幫阿扁總統站過台,不過,這種種身分,都不如運動選手時的光輝燦爛,甚至,原本篤信天主教的他,還開了「玉璽宮」,當起「廟祝」。
楊傳廣:「神方面是救人啦,這個運動方面的話,也是幫這個我們的運動員,每一個身分,都不一樣啦。」記者:「有沒有比較喜歡哪一個?」楊傳廣:「哈!都一樣,都一樣。」
不特別「喜愛」哪個身分,也不怕屋宅斑駁漏水,這是楊傳廣3個月前,獨家接受TVBS訪問,在鏡頭前侃侃而談,怡然自得的模樣。楊傳廣親友:「醫生先跟他量量血壓啦。」
2001年,這位「亞洲鐵人」肝病纏身,返台治療後雖獲控制,身體狀況卻開始走下坡,6年過去,楊傳廣在美國病逝,楊傳廣住過的左訓中心宿舍,名人堂裡珍藏的點點滴滴,都成追憶,一代鐵人的英雄形象,只能從照片懷念。
最近看到新聞一直播送許瑋倫過世的消息
不管是誰 人都會有惻隱之心
都會感到難過
我只是對於 新聞大幅播放一位影視人員過世的消息
和對於一位對台灣體育界有極大貢獻和指標性人物的過世消息
兩位不成比例的報導 感到些許錯愕以及不解
論功論貢獻 楊傳廣應該不只獲得這樣的評價
或許有人為認為許瑋倫散播歡樂 給很多小孩心靈上的支持
我不是否定或是有什麼偏見
只是覺得 對一位體壇人士
在世年輕替國家增取榮譽(而且還是在反攻大陸的年代 他得獎對台灣的意義 不管那個時代都很重要)年老時 國家卻沒有照顧他
等人走了...似乎 還不知道國家會有什麼樣的動作
蔣宋美齡都可以覆蓋國旗了 那楊傳廣呢?
看到最近澳洲網球公開賽 雙打球員獲獎的情形
開心之餘 是不是要想 台灣的體育發展
國家不願花錢栽培(寧願把錢花在立法院打架嗎? 還是捐助一些國家?)
即使有企業願意幫助 亦是少數
而體育這條路 要走出成績 並不容易
即使闖出名聲 每個人都在年輕時 不斷的耗損自己
受傷退休之後 該怎麼辦?
所以能撈錢盡量撈嗎? 看看王建民的狀況 大大小小的廣告和商品
讓我感到心酸 沒有保障的生涯 加上短視近利的性格
願意花長久時間、金錢 大量練習 只為了要成就一個遙遠的夢想 太困難
要我說 台灣為了在國際舞台有一席之地 在花錢買邦交之餘
是不是想辦法讓我們的體育有發光發熱的機會
只要我們在體壇表現耀眼 沒有我們 比賽就不好看時
台灣能見度增加 我們或許可以不用再用奧會旗 不需要使用莫名的Chinese Taipei
還有文化的推展
溫哥華舉辦的台灣文化節(還是台北文化節?)
得到的效果 是更多人知道「台灣」
溫哥華市長還特地拜訪台灣 即使中共打壓亦無懼
花小錢可以成就的事業
為何要花大錢 受人臉色
還得不到應有的報償
- Jan 30 Tue 2007 22:54
楊傳廣之死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